《資中詩章》(組詩)
三元塔
云朵已經(jīng)夠高
如果,如果沒有你來支撐
那高,絕無動感
原野已經(jīng)夠遠
倘使,倘使沒有你來釘住
那遠,何來原點
我們自以為目光清澈
卻總是無法聚焦
因為我們生命中還缺少
這樣一座塔
缺少凝聚,抬升,輻射,超越
和覺醒
鄉(xiāng)紳
富足并不意味天天細糧
更多的時候
也要搭配一些土豆,玉米和山藥
資中土地肥沃
物阜民豐
野花跟美女四面八方
我不需做縣令
只要做一個勤奮的女婿
一個半耕半讀
吃了上頓,永遠不愁下頓的鄉(xiāng)紳
姐姐
在獲得鞠躬的資格之前
得先學習挺身
傷心的淚水悄悄滑過臉龐之后
微笑要更加堅定
姐姐一生卑微
卻從未屈服,從未跪下
云彩慈愛,彌漫在
高而又高的重龍山頂
悲憫無限
沱江之水一樣,晝夜不停
她牽掛的人
除了我,還有我們
姐姐天琳有三個籍貫
分別是:資中,詩歌和良心
資中
它的河流似乎不夠湍急
比起別的縣
僅能多出幾朵浪花
它的春天也不一定廣大
跟其他縣相較
也就增添了布谷三兩聲
它甚至沒有一片無涯無際的森林
盡管如此,全四川
還是比它少一棵檸檬樹
檸檬黃了的時候
整個世界都在想念傅天琳
2024.06.15寫于資中
賞析
平進式推進,縱深式抒情
文/黎二愣
集藏族、土家族和漢族文化于一身的著名詩人冉仲景,詩歌中存儲的情緒能量和隱秘、幽深、婉轉(zhuǎn)的抒情張力,有雪域高原的蒼涼沉雄,有田園牧歌的舒緩閑適,有山林放歌的慷慨豪邁。他的《從朗誦到吹奏》《眾神的情婦》《獻給毛妹的99首致命情詩》《米》等作品集,在中國當代詩域中彌漫著無窮魅力,也留下有待人們系統(tǒng)窮究和智能解構(gòu)的密碼。在此,筆者無法以此拙文所能及,僅就其《資中詩章》組詩為閱讀心得,即便是管中窺豹,也可見一斑。
該組詩是為資中“沱江搗衣聲”詩友群發(fā)起“川渝詩人走進資中”的線下活動所寫。這次活動,詩人們懷著對資中籍著名詩人傅天琳的追思和崇敬,懷著對詩歌靈魂的尋根和詩歌家園的尋覓,舉辦了短暫而濃情、簡樸而豐富的研討參訪項目。活動中,來自重慶酉陽的全國著名詩人冉仲景現(xiàn)場即興寫下這組詩,成為其資中之行的重要心靈印記,也是詩人獻給內(nèi)江人民寶貴的文化厚禮。
這組詩,冉仲景一改宏大而成體系、成建制的詩篇風格,短的10行,最長的14行。這種短制詩,沒有繁瑣的鋪設和墊底,沒有隱忍和隱僻的技術(shù)性描述,而是在與傅天琳成長相關(guān)聯(lián)的傅氏歷史和她個體特質(zhì)與時代氣脈以及大的人文背景中裁決四個斷面,用簡約的意象和詩言,讓我們感受到詩境中的徜徉、盤桓與旋轉(zhuǎn)的內(nèi)力,感受到他情感世界的攀緣、俯沖、回旋與起伏。
作為文化之旅,往往眼界有多寬,筆觸便涉及有多廣,墜入旅游山水詩臨場簡單抒情的窠臼。而冉仲景卻善于“巧取豪奪”,外化于景,內(nèi)化于人性原點,從人生境況入筆,做到了視點與思索的融洽,無痕地完成了詩人的詩魂之旅,自我升騰與凈化之行。
組詩第一首是《三元塔》。三元塔,是資中傅氏花園附近的文風塔!叭奔礌钤、解元,源于人們期盼成才,祈求“三元及第”的良好愿望。傅氏屬于當?shù)孛T望族、書香世家,傅天琳自小受這種文化的浸潤,對她后來成為中國著名女詩人并獲中國詩歌最高獎項“魯獎”必然有思想和文化的“胎教”因緣,“三元塔 ”也是傅天琳童年最特別的記憶。這既是對傅天琳個體命運史的呈現(xiàn),也是詩人冉仲景獨有的價值主張和精神寄宿。資中三元塔共七層、31米,歷兩百多年仍巍然屹立。資中三元塔的筆直和堅挺,是物理屬性的描述,也是傅天琳精神與人格特征的隱喻,所以詩人說:“因為我們生命中還缺少/這樣一座塔/缺少凝聚,抬升,輻射,超越/和覺醒”。
冉仲景選擇寫資中三元塔,且放在第一首,這是他在追尋傅天琳大姐的詩魂,是對傅天琳鐵骨錚錚的人格和詩歌精神的崇敬與仰慕。這種視覺性詩寫的意象映現(xiàn),無需放言贊美和抒情,足以體現(xiàn)冉仲景個體人格取向與詩歌終極價值訴求。
第二首《鄉(xiāng)紳》,看似與憑吊詩人傅天琳沒有多少聯(lián)系,感覺就是個人情緒的表達。其實,他這首詩,將他的詩旨隱得很深。鄉(xiāng)紳,是中國農(nóng)耕文明時代的重要角色,代表生活富足、日子安閑、社會秩序平穩(wěn)、民風淳樸和公平正義。而傅天琳所生長的資中縣,自古是鹽業(yè)之鄉(xiāng),糖業(yè)發(fā)達,是中國“甜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塊富裕肥沃的土地,歷史上曾經(jīng)孕育出孔子之師萇弘和兩個丞相、三個狀元和國畫大師張大千、新聞巨子范長江、被孫中山授予“大將軍”稱號的喻培倫以及一代高僧丈雪。詩人抓住資中“耕讀傳家”的文化特性,挖掘出傅天琳成長的社會基因,包括她父親因?qū)W識和才華出眾而受命于偽政府所遭遇的苦難,參悟傅天琳對人世和浮名的自我解脫與超越,感悟她在“果園”自然生態(tài)中智性的自性、自覺 、自醒,喚醒了冉仲景骨子里中國古典詩歌中寧靜、幽居和閑適的情結(jié),詩寫出在武陵山山林文化長大的土家族詩人,對漢地田園牧歌、幽蘭空谷的生存境態(tài)和悠然自得、氣定神閑的精神向往,拓展了他在傅天琳詩歌精神場域中的疆界。正如他詩中所說:“我不需做縣令/只要做一個勤奮的女婿/一個半耕半讀/吃了上頓,永遠不愁下頓的鄉(xiāng)紳”。這是冉仲景對傅氏家族被歲月沉淀下來的平常心的禮贊,也是他自己自由心性的渴望,也可以理解這是他對當代人常常被生理、心理變異元素所擠壓的突圍與吶喊,更是他來到詩師故鄉(xiāng)尋求詩歌精神庇護和慰藉的心理折射。
有前面兩首詩的鋪墊,第三首《姐姐》便呼嘯而出:“姐姐天琳有三個籍貫/分別是:資中,詩歌和良心”。這首詩,詩人情感質(zhì)樸而熾烈、粗放而細膩,充滿濃烈的抒情氣息。由于他的內(nèi)斂與老道的文字操控力,作品中氣蘊的敏感度和感情釋放的舒張力得到了妥善控制,營造了縱深體驗的多重視角、多層走向的空間,使詩歌中的所有抒情與喟嘆都那么蓊郁蔥蘢,將這次尋根之旅推向了高潮。這種由平實入手,逐步向縱深突襲,便是冉仲景詩歌布局的高妙所在。
最后一首詩《資中》,是冉仲景對傅天琳詩歌成果的高旋力概括,體現(xiàn)了他對傅天琳詩歌博大與廣遠的萃取功力。中國的詩歌如林,傅天琳是站立在詩歌林海中令人仰視的一景。冉仲景相信,無論詩歌的歷史怎樣演進,傅天琳的果園詩行和對綠色生命的詩意呵護,都是未來詩歌不可取代的唯一:“跟其他縣相較/也就增添了布谷三兩聲/它甚至沒有一片無涯無際的森林/盡管如此,全四川/還是比它少一棵檸檬樹”。這是作為全國有影響力的詩人冉仲景對傅天琳的詩意敬禮,也是來自詩界具有共性標識的蓋棺定論。
總之,冉仲景這組短小的詩歌,以尋蹤的路徑為視角出發(fā)點,看似平水式推進,但精心謀劃、巧妙布局、步步為營,完成了其在縱深處凝視、轉(zhuǎn)換、跳躍和起伏跌宕的詩思過程。他自我的詩性無意識得到了蕩滌、漂洗,詩歌精靈得以挽留與轉(zhuǎn)圜,讀者也得到了一次詩歌的洗禮與熏染。
2024.6.18草于沱江邊
作者簡介
冉仲景,重慶酉陽人。出版有詩集多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評者簡介
黎二愣,又名黎冠辰,四川內(nèi)江人,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其散文詩集《巴蜀風散板》填補了巴蜀民風民俗詩歌題材的空白;由央視、新華社等中央級媒體推出的視頻朗誦詩《脊梁》《來,我背你》和《等待天明》故事及音樂作品等,曾成為網(wǎng)絡熱搜。
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302002751號